《提升沟通技巧,走进学生内心——“有效沟通”讲座圆满举行》
在高校学生工作中,辅导员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至关重要。为了提升辅导员的沟通谈话技巧,一场以“有效沟通”为主题的讲座于10月15日在我校成功举办。本次讲座由衡阳市第二精神病院的尹昊医生担任主讲,为辅导员们带来了一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盛宴。
一、讲座核心内容精彩纷呈
1、深入剖析沟通基础
讲座伊始,衡阳市第二精神病院心理科肖莉主任引导辅导员做正念冥想,旨在帮助他们放松身心,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和交流中。随着冥想的结束,尹昊医生接过话题,正式开启了关于有效沟通的探讨。他首先强调了沟通中分析现状与目标的重要性,指出这如同医生在诊疗前必须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一样,辅导员在与学生进行对话之前,需对当前的沟通情境进行全面评估,包括双方的关系、以往的沟通经历等。例如,当遇到学生在晚上电话告知自己坚持不下去想要轻生的情况时,如何准确把握沟通方向成为关键。

2、制定个性化沟通计划
(1)选择合适方式与时间
根据沟通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,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。对于严重情绪问题,面对面交流更能体现关怀;危机干预时,电话沟通可能更为及时。同时,合理安排时间,避开双方忙碌时段,确保双方精力充沛。
(2)确定话题顺序与地点
按照话题的重要性和逻辑关系确定先后顺序,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问题根源,再深入探讨解决方案。根据沟通氛围需求选择地点,严肃话题适合在办公室进行。
3、掌握关键沟通技巧
(1)分析对方立场与偏好
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过往处事风格,有助于判断其可能的需求,从而更好地调整沟通策略,达到理想的沟通效果。
(2)提问的艺术
开放式提问收集信息:如询问“有什么我可以帮助你的吗”,给予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,全面了解他们的想法。
引导式提问促进思考:例如“你心情不好是有什么原因吗?”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。
封闭式提问确认细节:在判断情绪状况时,问“你最近心情好还是不好?”可快速明确具体情况,提高沟通效率。
反问式提问掌握主动:当学生停滞在一个话题时,反问“如果是我遭遇这样的事情,你会安慰我吗?”能让对方重新思考,推动谈话继续。
(3)积极聆听
保持目光接触与适时反馈,如点头、微笑等,让学生感受到理解与支持,这是建立良好沟通关系的重要环节。
(4)案例实践与经验分享
讲座中融入了大量真实案例,如学生抑郁症的案例。通过详细分析案例中的沟通细节,辅导员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的沟通技巧。同时,心理医生还分享了自己在临床工作中的经验和心得,强调沟通不仅仅是技巧的运用,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共鸣。

二、活动现场气氛热烈
讲座现场座无虚席,高校辅导员们积极参与互动。在提问环节,辅导员们纷纷提出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沟通难题,心理医生一一进行解答,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。大家表示,这场讲座犹如一场及时雨,为他们在今后的学生工作中提供了实用的方法和指导。
三、活动意义深远
本次讲座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具有重要意义。通过提升沟通谈话技巧,辅导员们能够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,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,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帮助和支持。这不仅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,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相信在这场讲座的启发下,高校辅导员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注重沟通技巧的运用,与学生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,共同书写高校学生工作的新篇章。